這次香格里拉會議,中國防長指出: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分裂出去,中國軍隊必將不惜一戰。中國不惜一戰的底氣,既是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斗爭精神,來自于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;更是14億多人民共同凝聚的實力,更將來源于中國,將是未來全球唯一的大工業國。
工業的內在規律
事實上,真正能創造財富的地方,主要是農業和工業;人類生存的第一必需品是食物,因而在之前數千年的農耕時代,人類所爭奪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土地;因為,只有擁有土地才能生產糧食,有了糧食才能維持自身的生存;因此,歷史上幾乎一切的戰爭都是圍繞爭奪土地而展開;
但是,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后,由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,人們的生存已得到了基本保障,因此,生活品質的改善提高,就成為了人類社會的第二大基本需求;而工業尤其是大工業,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大的財富創造器;
如今,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,工業原創總產值已經超過美日德三國的總和,未來更將成為全球唯一的工業國;我們所稱的“唯一工業國”,并不是說其他國家完全沒有工業,而是基于 2 個特點:第一,其相對于中國的工業規模將有數量級差距,第二,其工業只能與中國工業體系配套存在,離開了中國其將很難單獨生存。
我們之所以說中國將成為未來全球唯一的工業國,并不是純粹的異想天開,而是基于工業發展的自身規律;眾所周知,在正常的市場經濟環境下,在產品品質趨近的情況下,決定工業品競爭力的就是價格;而決定價格的則是其綜合成本,而成本要有優勢,則需要從原材料到成品的生產過程中,各種生產要素實現最優配置、效率最高、浪費最少,如此才能將合理成本壓到最低,從而獲得市場競爭力;改開以來的數十年里,中國產品正是依靠絕對的價格優勢,所以才能橫掃世界;而由于工業品都是復合產品,越復雜的工業品復合程度越高,像飛機這種產品更是多達數百萬個零件;因此,在生產過程中,最佳配置的體現就是生產效率的提升。
而如果把這個視野拉升到每種工業品的全產業鏈,那么整個產業鏈的配套,就需要大規模的集聚;除了采掘業,由于資源分布不均,必須到礦產地外,那么從礦石、石油的粗加工、深加工、材料加工,到零部件加工、組裝件加工,最后到成品加工,產業鏈形成了網狀結構,都既獨立又相互串聯;當生產一件復雜產品時,上下游每一道鏈條的生產,以及上下游每個環節相互串聯之間,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及成本;由于每個企業,也就是產業鏈各環節,在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下,內部已經實現非常高效的生產;那么,終端產品的競爭力,就更加取決于前后環節的傳遞效率;因此,只有將空間距離壓縮到最短,才能實現最高效的傳遞;因此,大規模的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,就成為這種產業集聚最常見的表現形式。
2022-06-16 14:05:00
2022-06-16 11:31:33
2022-06-16 11:20:21
2022-06-16 14:25:38
2022-06-16 09:18:26
2022-06-16 08:42:40
2022-06-16 10:38:51
2022-06-16 15:11:10
2022-06-16 09:58:37
2022-06-16 10:45:35
2022-06-16 09:48:23
2022-06-16 10:05:13
2022-06-16 09:36:56
2022-06-15 14:34:55
2022-06-15 09:34:27
2022-06-15 10:42:54
2022-06-15 13:07:49
2022-06-15 15:26:45
2022-06-15 14:07:12
2022-06-15 10:08:23
2022-06-15 09:14:35
2022-06-14 10:09:50
2022-06-14 10:01:05
2022-06-14 11:45:51
2022-06-14 09:03: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