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加拿大方面宣稱,該國偵察機在所謂“國際空域”遭遇了解放軍戰斗機的攔截,雙方距離最近時只有6米,極為危險。
而就在外界認為,加方此舉只是因為沒占到便宜,而跑出來賣慘之時,澳大利亞政府緊隨其后的行動,卻讓人看到了一絲不一樣的意味。
當地時間6月5日,澳大利亞國防部在其官網發表聲明稱,今年5月26日,一架澳大利亞軍機在南海國際空域執行所謂的“例行海上偵察”任務時,遭遇了解放軍戰斗機的攔截。
澳軍方宣稱,在此次攔截過程中,解放軍飛行員做出了“危險動作”。
從澳新任防長理查德·馬爾斯的說法來看,執行此次偵察任務的是澳空軍的一架P8A反潛巡邏機,而解放軍這邊負責執行攔截任務的則是一架殲16戰機。
據悉,在攔截過程中,殲16不光近距離伴飛,還特意切入到P8A飛行路徑的前方,釋放了大量箔條干擾彈。
由于發動機吸入了含有鋁金屬的干擾箔條,澳方的P8A最終落荒而逃,趕忙飛回了基地。
由此可見,在應對他國軍機的抵近偵察一事上,解放軍飛行員的套路,雖沒有“巴倫支海手術刀”那般具有威懾力,但在實用性上卻一點也不差。
2022-06-10 14:37:03
2022-06-10 15:28:05
2022-06-10 16:36:49
2022-06-10 16:16:10
2022-06-10 14:15:58
2022-06-10 13:40:17
2022-06-10 11:08:13
2022-06-10 10:43:01
2022-06-09 14:36:12
2022-06-09 17:01:11
2022-06-09 16:19:35
2022-06-09 11:55:37
2022-06-09 15:40:04
2022-06-09 15:00:56
2022-06-09 11:22:45
2022-06-09 10:46:30
2022-06-08 15:46:04
2022-06-08 14:22:44
2022-06-08 15:03:29
2022-06-08 13:56:27
2022-06-08 11:35:28
2022-06-08 11:06:28
2022-06-08 10:29:39
2022-06-08 10:42:41
2022-06-07 16:36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