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俄烏沖突背景下,美國總統拜登5月20日開啟了他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行。和幾位前任不同,拜登此行打破慣例,先訪韓后訪日,并且繞開了中國。根據白宮的說法,拜登此行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強化美韓、美日同盟關系,并通過美日印澳“四方安全對話”(QUAD)維持和促進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。拜登政府也希望推進“印太經濟框架”(IPEF)協議的達成。
拜登政府這一系列政治、軍事和經濟層面的動作,主要目標顯然是圍繞中國。雖然俄烏沖突是拜登此行“房間里的大象”,但拜登政府自認為已經在俄烏問題上占據上風,無需耗費過多時間和精力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月19日在紐約自信地認定,普京對烏克蘭的入侵已經招致適得其反的結果。
要真正理解拜登此次東北亞之行對中國釋放的信息,可以從白宮籌備工作和地區及國際背景來看,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。
首先看拜登在啟程前做了什么。5月19日拜登在白宮會見了到訪的芬蘭和瑞典領導人,全力支持兩國加入北約;同一天,民主黨敦促國會參議院通過了對烏克蘭的400億美元援助,使得美國過去兩個月對烏克蘭的援助金額達到540億美元;一周前拜登還主持了美國-東盟峰會,同與會的9位東盟領導人會晤,承諾斥資1.5億美元用于東盟國家基礎設施、安全、防疫等方面,以此來深化美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。
拜登在東歐和印太“雙線布局”的做法,向中國傳遞的信號是,美國在應對俄烏沖突的同時,完全有時間和精力轉向印太、聚焦中國。這就是拜登此次東北亞之行想要對中國釋放的第一個信息,即美國自信能夠“兼顧好歐亞兩個地區的安全挑戰”。
沙利文5月18日也講得很清楚,拜登此行旨在展現美國能夠同時應對好歐洲和印太兩個地區的挑戰。他說,在安全和經濟、技術與能源、投資與基建層面,拜登此行將充分展示美國的印太戰略,并生動展現美國可以快速領導自由世界應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,同時又能在決定21世紀大部分未來的印太地區制定有效的、有原則的美國“領導和參與”的路線。
2022-06-11 15:34:23
2022-06-11 15:12:39
2022-06-11 14:42:54
2022-06-11 16:30:56
2022-06-10 09:46:18
2022-06-10 14:11:17
2022-06-10 09:08:44
2022-06-10 10:20:36
2022-06-10 13:34:20
2022-06-10 09:22:13
2022-06-10 10:32:50
2022-06-10 11:04:16
2022-06-10 09:17:06
2022-06-10 09:53:37
2022-06-10 08:52:47
2022-06-09 16:04:55
2022-06-09 13:58:50
2022-06-09 08:59:37
2022-06-09 14:17:01
2022-06-09 11:19:47
2022-06-09 09:07:18
2022-06-09 09:44:46
2022-06-09 09:38:24
2022-06-09 10:28:58
2022-06-09 10:25:44